精心故事写意>历史>我们那年代 > 第四章 十三
    一九五八年二月,我和淑娟接到县文教局工作调动通知。

    我们带着母亲,抱着孩子,挑着被卷和简单的生活用品,来到黄港完小。

    黄港完小,隶属于杨梓中心完小,坐落在乐观畈两口吕村子的南面。

    校舍共有六个教室大小的空间。从前往后看,整个校舍成倒“凹”字形,走廊用的木头柱子,粗细不一、弯弯扭扭。墙全是用泥土筑成,墙面非常粗糙,布满了大窟小窿,要粉刷或者张贴什么是不可能的。顶上虽然盖着瓦,但是墙体的上半截全空着,距离檐口还有二、三尺。敞开的门框、窗框,没有任何遮拦。

    室内室外的地面,田埂和割完水稻留下的谷茬,原封不动。校园内,到处是大坑小坑,深沟浅沟,那是社员们在筑墙时取泥土留下的。

    参差不齐的课桌、凳堆放在走廊外,杂乱无章。

    校舍建设的年代,广大社员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,人们在短短的时间内,筑起来的一所“干打垒”校舍。

    我和淑娟从走廊外挑选了两条长板凳,又从社员筑墙用过的材料里,挑选了几块木板,用稻草把上面的泥土擦掉,在室内选择了最北边,靠着土巴墙搭起了床铺。

    晚上,一盏煤油灯,发出微弱的灯光,时不时被外面刮进的风吹灭。

    躺在床上,呼啸的寒风,从屋檐下,墙面大小不一的孔里,窜进室内。我们不得不用被子蒙头盖脸。

    藏在稻草里面的跳蚤,多得让我们晚上根本无法入睡。躺在床上不到一分钟跳蚤就爬满了全身,盖被和垫子都沾满血迹。母亲帮我们在床上铺上稻草,将“六六粉”撒在稻草里;然后铺上棉絮,再将“六六粉”均匀地撒在棉絮上,最后铺上褥垫。

    学校只有四个老师。一位九江沙河籍的张崇水老师,一位是学校所在地两口吕村的吕老师。

    学校所在地落冠乡,改名为乐观乡,成立了人民公社,就称乐观人民公社。

    学校走廊的柱子上,贴满了红蓝黄绿各色的标语口号。

    村子里,田畈上,到处是木牌和竹编的蓆子上写的大标语:“海阔天空地想,势如破竹地干”、“日不歇,夜少眠,一天顶两天”。。。。。。

    机关广大干部中,开展“学、比、赶、超、帮”,“见先进就学,见后进就帮”,“一帮一,一对红”,“当老实人、说老实话、做老实事”等活动。

    区里派来了工作组,在黄港生产大队蹲点。组长带领我们与一些机关领导,在学校附近种水稻试验田。

    大家树雄心立壮志,在试验田旁边竖立了几块牌子,上面写的是”人定胜天”等标语。

    试验田真可谓是精耕细作,四分水田被整得泥土细如粉,田面平如镜。

    用绳子拉,用尺子量,插下的秧苗,横竖都是直线、距离相等。

    秧苗几天后转青了,我们给它撒下很多化肥。

    不久,秧苗长得又青又壮,微风吹来,绿波荡漾,稻田成了一块深绿色的大“毯子”。我们心里想,这样的长势,与报纸上所介绍的那样:”鸡蛋放在上面也滚不下来了“应该差距不大了,我们有信心实现亩产一万斤的奋斗目标。

    于是,我们乘胜前进,又给水稻追肥,撒下更多的化肥,丰收已在望。